2010年3月4日 星期四

老火車頭

2010/01/30 暈啊暈

「爭氣」老車頭
這天要搭車到台北,原本預計中午啟程,臨時延後到下午 3:30,進入月台時意外地看到一台古老蒸汽車頭,噴著帶點灰黑的白煙,拉著嗚~嗚~的汽笛,吸引一大群人在旁邊走過來、照過去。看著這麼個老爺爺級的東西在這呼著大氣,周圍一大群人臉上都是驚訝與喜悅的表情繞著它,不禁也拿出背包裡的小歐巴三[*]當個本地觀光客,還差點忘了自己要搭的車是在另外一個月台...

後來在車上看到新聞,才曉得原來那是台鐵慶祝北迴通車三十週年的活動之一。老火車頭噴著帶點黑灰的濃煙,的確很有古早味,只不過有趣的是車廂裡的跑馬燈打著:「...環保...減少二氧化碳...」

瓦特與富蘭克林的對話
說實話我並不是個鐵道迷,只是對火車有一種特別的情感:它是我小時候坐過「最不容易」暈車的交通工具。

從我有記憶開始,只要是在快速移動的工具上就要暈,暈夠久就要吐!水上滑的就別說了,坐船絕對不能超過 15 分鐘,否則會暈到只能被攙著上岸。路上跑的是好一些,轎車通常可以撐個一小時,換成大巴小卡的話大概熬不過三十分鐘,之後就會開始有「地球繞著我轉」,嚴重時甚至有「好像要飛出窗外」的感覺。小學時候家裡到學校走路要半小時,搭公車不到十分鐘,但除非真的來不及,我寧可走路上下學也不要下車的時候暈頭轉向。

老爺爺照顧老爺爺
火車算是比較舒服的,至少可以維持清醒兩小時左右,雖然也會有轉圈圈的感覺,比起其它情況來是輕微許多的。記得有一次過年回外婆家,因為兩個弟妹還小不需要買票,一家六口坐在四個位子裏。當時我和大哥都是好動的年紀,實在耐不住這樣的擁擠,最後乾脆坐在高高的椅背上。讓我感到訝異的是那次從台北到嘉義全程都很清醒,一點暈車的感覺都沒有,那是我頭一次覺得搭車是件愉快的事!這種從來沒有過的感受讓我對火車更加深了一層好感。

推動文明的「輪」
後來家裡買了車,出門旅行變得很方便,但是回外婆家這趟長途旅行就成了我每年的惡夢...每次從台北到嘉義總要吐個三、四次,最後都無力挺坐只能軟攤在位子上。最煎熬的一次,是小三那年和幾位舅舅一起回外婆家[**],因為人多,我們一家坐在舅舅的貨車後廂。平常坐轎車就已經暈到沒力了,在貨車的後廂那更是悽慘!更糟的是堵車,那個年代車子還沒有那麼多,一般來講阻塞不算嚴重,但那年不知何故卻是很多地方都塞,順暢的時候還好,一走一停的時候就很煎熬,每次突然的停頓就會像五臟六腑要被晃出身體外的感覺。那段旅程現在回想起來能記住的不多,但是整個胃翻到快要從嘴巴蹦出來卻還吐不出東西的痛苦,仍舊像是上禮拜才經歷過的一樣...

再次接觸火車是在多年之後來到花蓮工作,選擇火車而不是汽車的主要考量,是想到坐車時候可以做點讀論文寫論文之類的事。不過幾次之後就發現,即使現在暈車情況已經改善很多***,在火車裡盯著螢幕看久了也是暈得厲害,閱讀或書寫半小時後就會暈眩將近一小時,再清醒過來都已經大半路過去了,實在是沒有多少效果,現在搭火車乾脆都從頭睡到尾,多補點眠比較實在。

  • * 歐巴三是 Olympus μ300 的小名
  • ** 按照傳統習俗過年時候舅舅與外甥是不會同一天回到家的,所以那次有可能是在其它節慶時候。
  • *** 現在搭小車是完全沒事,但是坐大車還是會暈。有一次搭乘太魯閣號,事先吃了暈車藥仍然覺得不舒服,之後再也不敢碰它。

1 則留言:

  1. 我有一位同學也是這樣,搭任何交通工具 (自己騎車開車除外) 都會全身癱軟翻白眼,不過他後來找到一種腕帶,只要搭車搭船搭飛機就戴上,據說再也沒暈過車船機了...

    回覆刪除